首页 > 驻外报道 > 外交之声

驻德国大使吴恳在第六届中德汽车大会上的致辞

来源:(驻德国使馆) 2022-09-20 18:00

尊敬的比埃尔先生,
尊敬的弗里德里希博士,
尊敬的刘殿勋局长,
各位汽车业的朋友们,
女士们、先生们:

大家上午好!很高兴再次受邀出席中德汽车大会。自2017年以来,大会已连续举办六届,成为促进中德汽车产业深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。

今年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。50年来,中德经贸合作历经时代变迁和国际风云变幻,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,犹如汽车齿轮一样紧密咬合。两国贸易额由建交之初全年不到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约2351亿美元。德国长年保持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地位,中国则已连续六年成为德国的全球最大贸易伙伴。中德双向投资继续保持活跃,超过5000家德国企业在华投资,约2000家中国企业在德经营,截至2021年,双向投资总额超过530亿美元。

但地缘政治冲突、逆全球化潮流、新冠疫情延宕,令当前中德关系面临诸多挑战。特别是近期德国一些党派、官员和媒体炒作对华依赖论,甚至脱钩论,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保护主义色彩。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,中德两国紧密的经贸关系是全球化的一个缩影,利及各方。合作涉及两方或多方,意义在于各取所需,互利共赢,互相成就。如果非要用依赖这个词来描述中德经贸联系的话,那么这种依赖绝不是单方面的,而是相互的,即德国对中国依赖有多深,中国对德国依赖同样有多深。下面我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中德之间的依赖关系。

就汽车产业而论,中德互为重要市场。据德方统计,2021年,德国汽车零配件出口中,对华出口占比17%(115.8亿美元);汽车及汽车发动机对华出口占比12%(200.4亿美元)。据中方统计,2021年,中国车架出口中,对德出口占比15%(3.4亿美元)、汽车玻璃对德出口占比9%(0.8亿美元)。2021年,德国三大车企大众、戴姆勒和宝马在华销量分别占其全球总销量的37.2%、36.3%和33.6%。

再举一个例子,疫情初期,德国急需从中国采购呼吸机,应时任德国卫生部长、欧盟市场委员请求,中方给予了大力协助。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制造呼吸机所需的关键零部件,如变压器、过滤器、隔膜等,则主要产自德国。没有德方供货,就解决不了德国和欧洲的燃眉之急。此外,在化工医药、机械设备、电子电气等众多领域,中德早已形成我中有你,你中有我的格局,合作与协作程度很高。如果人为设置障碍,鼓噪降低依赖甚至脱钩,势必给两国甚至中欧乃至全球正常的贸易与投资往来造成巨大困扰,后果不堪设想。

因此,我要奉劝那些不尊重经济规律、炒作降低对华依赖、鼓吹对华脱钩这一伪命题的政党和政客,从德国自身利益出发,不要做损人不利己,害人又害己的事。

今年5月,习近平主席在同朔尔茨总理视频会晤时指出,中德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,关键是坚持相互尊重、合作共赢,这一宝贵经验和重要原则要始终如一坚持下去。站在建交50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,面对疫后经济复苏的共同任务和实现碳中和的共同愿景,中德更应立足共同利益,把握合作主基调。中国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,加强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。我们也期待德方能够与中方相向而行,秉持务实态度和长远眼光,保持中德合作持续互利健康稳定发展,共同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踩油门,而非刹车。

女士们、先生们,

汽车产业合作是中德双边关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。回顾过去50年,中德汽车产业借改革开放之春风,互补互融,发展壮大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上汽大众、一汽大众等中德轿车合资企业相继在华设立,开启了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先河。走进来的德国车企,推动了中国现代化汽车工业体系建设。中国开放的市场环境,也为德国车企提供了获益丰厚、持续发展的沃土。当前,中国科技创新迭代迅速、实际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环境,进一步坚定了德国车企扩大对华合作的信心。今年上半年,奔驰、宝马、奥迪相继在中国开启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:奔驰最新电动车型EQE在北京顺义工厂下线;投资150亿元的宝马沈阳里达工厂投产;投资358亿元的奥迪一汽PPE工厂在长春奠基。

与此同时,成长起来的中国车企,也在持续深化与德合作,助力德国汽车业低碳化、数字化转型,丰富当地汽车生态。蔚来、比亚迪、长城等中资新能源汽车品牌相继登陆德国,与本土品牌互补互动,积极融入当地市场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、国轩高科与宝马、大众等德企不断扩大合作。宁德时代在德国图灵根州投资18亿欧元建设首家欧洲工厂。国轩高科在德国哥廷根设立欧洲首个电池生产运营基地。蜂巢能源继在德国萨尔州建设首座海外电池工厂后,即将在勃兰登堡州建设第二家海外工厂。可以说,中德汽车产业一直在互学互鉴、互促互进中携手前行。

展望下一个50年,我们将迎来新一轮产业革命,科技创新突飞猛进,全球经济结构加快重塑。汽车将全面电动化、智能化,电池技术亟待突破,自动驾驶新应用落地,共享出行新模式不断涌现。可以说,当今汽车产业发展日新月异,其中蕴藏着巨大市场和商机。我们应把握时代机遇,立足已有根基,凝聚发展共识,深入沟通对话,携手共创中德汽车产业合作的美好未来。我希望,中德汽车大会能够成为两国汽车界沟通联系的平台,继续为打造中德汽车合作新亮点、培育合作新动能发挥积极作用。我坚信,中德汽车产业合作前景光明,必将在两国有识之士的推动下,在互利共赢中,取得更多丰硕成果。

最后,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,谢谢大家!

返回顶部
信息提示

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,跳转到其他网站,
是否继续访问?

继续访问放弃